绘就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

发布日期:2020-08-24 17:32信息来源:巴中日报 【字体:  

——我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综述

立秋后,收获的景象在巴山大地铺展开来:陈河的银耳经过河水涤荡,透着灵动白嫩;西南村的葡萄挂满枝头,经“线上线下”推广销售到全国各地;桥亭镇的青皮核桃压弯了枝头,等待着采摘归仓……

蓬勃发展的特色农业,为巴中实现脱贫奔康奠定了坚实基础。市委、市政府立足巴中实际,作出“突破发展特色农业促进产业兴旺”的战略决策,把特色产业发展作为产业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,强力推进茶叶、核桃、道地药材、生态养殖“四大特色”产业发展,扎实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、温饱农业向效益农业、单一功能型农业向复合功能型农业、需求侧农业向供给侧农业转型,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。

1 规模化建设基地 特色农业遍地开花

眼下,正是姜黄生长的黄金季节,在巴州区大和乡岗石村现代农业产业园里,村民在技术人员的带领下,严格按标准除草、施肥,一丝不苟地呵护着地里的“宝贝”。

岗石村依托龙头企业发展道地药材产业,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,有效带动了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。今年以来,巴州区围绕枳壳、丹参、白芍三个主导品种,扎实推进七个万亩连片种植区建设,道地药材种植规模已突破30万亩。

基地是产业发展的基础,没有基地,产业发展就是无源之水、无本之木。在特色农业扩量增产上,我市综合考虑区位优势、自然条件、产业基础因素,打破行政区划壁垒,科学布局千亩示范、万亩成带、连带成园的产业基地或核心示范区。建成通江—平昌茶叶、南江—通江核桃、巴州—恩阳道地药材、南江—恩阳现代畜牧业、平昌青花椒等5个产业示范带,分产业、分区县、分品种建立数据管理台账,把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、村社、农户、田块、养殖场(地),聚力攻坚基地建设,做大规模总量。

截至2019年底,全市建成茶叶、核桃、道地药材三大产业基地130万亩,综合产值实现53亿元,规模增量与增速均居全省同类前三位;全市生态养殖业年出栏南江黄羊22万只、青峪猪15万头、巴山土鸡750万只,综合产值实现33亿元。

一串串飘红的数据,一项项丰硕的成果,见证了巴中发展特色农业的足迹。特色农业实现了由县域产业到市域产业的有效转变,金枝玉叶、罗村茶业等茶叶不再是小有名气的地方品牌,核桃、道地药材等产业不再局限于个别乡镇零星种植,南江黄羊、巴山土鸡等告别单纯以农户散养为主的局面,特色农业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、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。

2 坚持绿色发展促进产业提档升级

炎炎夏日,但海拔1400米的南江县云顶茶乡分外热闹,这里清新的空气、凉爽的气候,上千亩绿油油的茶园成了游客纳凉避暑的好去处。从小茶场到千亩基地,从“一片树叶”到“茶旅融合”,云顶茶已经从一个地方特色品种发展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。

优良的环境孕育了云顶茶独特品质,该茶富含微量元素硒,口感品质上乘,“巴中云顶”系列名茶先后获得国际国内博览会金银奖20多项,去年又斩获了全省最受欢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荣誉。

北纬31°的独特位置、中国南北气候交界处的资源禀赋、62.5%的森林覆盖率、96.2%的空气优良天数、全域无重金属污染的碧水和净土,孕育了巴中地方农产品绿色、生态、有机的高颜值、好品质。

适合自己的,才是最好的。我市根据气候条件、品种比对、市场分析等综合情况,明确四大特色农业主推品种,加强种源保护、提纯复壮,确保品种纯度。分级分类确定基地规模和标准,创新制定《“巴中云顶”机采茶园建设技术规程》《道地药材主导品种标准体系》等标准16个,确保特色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。

在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过程中,我市着力生态化、特色化、绿色化,坚持标准制定和规范执行、优选优育和保护发展并举,做好管护“后半篇”文章,大力发展高山、绿色、有机、富硒农产品,促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。

全市共认定“三品一标”302个,通江银耳列入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,“巴中云顶”等7个产品获欧盟有机认证,南江核桃等6种优质农产品搭乘中欧班列远销欧洲。建立“巴食巴适”区域品牌授权授信和劣质产品负面清单制度,品牌价值超120亿元。如今,巴中的特色农产品,正如山窝窝的“金凤凰”,飞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。

3 “接二连三”全链发展产业融合拓宽致富路

夏末秋初,一场阵雨后,通江县三溪镇青花椒产业园的椒农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。微风拂过,依然可以感受到扑鼻的椒香和泥土的沁香。“今年种植的20多亩花椒可产2万余斤,收入10万元不成问题。”6年前还是贫困户的蒲雨,如今这样算着自己的收入账。

20公里外的县工业园区内,巴山麻王花椒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,阵阵“麻”味充斥鼻腔,工人正在进行流水线操作,蒲雨和村民们采摘的花椒被制成了花椒油,一箱箱地发往各大超市、市场。

该企业采取“公司+基地+合作社+农户”的发展模式,在全县已发展青花椒6万余亩,涉及3.5万农户,辐射带动7000余户贫困户,2019年人均增收1500元,预计2020年全县青花椒综合产值可达5000万元。

特色农业产业托起了广大农民的脱贫致富梦,正在给农民打开一扇扇增收的新大门。全市699个贫困村中,约30%的村依靠发展茶叶产业、40%的村依靠发展核桃产业、35%的村依靠发展道地药材产业、85%的村依靠发展生态养殖产业实现富民增收、如期脱贫。

产业日益兴旺,乡村振兴底气更足。我市坚持一产接二连三、全链条式发展,充分获取生产、加工、流通各环节的增值收益,推动产业业态由“单一农业”生产向“三产融合”发展转变。依托特色产业基地、园区,科学规划、有序发展巴山民宿、休闲度假、旅游观光、养生养老、创意农业、农耕体验,特色农业已成为我市跨越发展和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主办单位:巴中市营商环境和数据局网站地图
电话:0827-5233962 地址:巴中市巴州区江北大道西段74号4楼
蜀ICP备20000531号-2 川公网安备51190202000178号网站标识码:5119000017